近日,我区出现今年以来最强寒潮天气,各地日平均气温下降10~14℃,局部15~18℃,温度骤降容易造成
水产养殖鱼虾应激或冻伤进而引发病害。11月30日,南宁市西乡塘区广西尚灵湾渔业养殖有限公司室内养殖的陆基圆池鲈鱼出现急性死亡,广西特色淡水鱼产业创新团队闻讯后派出病害防控岗位专家韦信贤等一行3人,赶赴企业养殖现场开展鱼病诊治技术服务。团队成员听取了公司负责人对鲈鱼发病情况的汇报后,随即捞取病鱼进行鳃及体表寄生虫检查、解剖观察内脏病变、细菌分离及采集病样进行病毒检测,并抽取养殖水样测量氨氮等8项指标。经过严谨的病鱼检查及水质检测分析,专家团队诊断该次鲈鱼发病原因为大量车轮虫寄生并继发细菌感染,伴随养殖水质氨氮和亚硝酸盐偏高;随后,建议公司技术员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对养殖水质进行降氨氮和亚硝酸盐处理,同时使用驱虫药进行先杀虫后消毒及内服抗菌药控制细菌感染,并叮嘱公司要科学用药,既要治疗鱼病减少损失,也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寒潮来临前夕,本团队近期接到多起突发鱼病并造成死鱼的报告,团队主动快速响应,通过亲临现场或微信视频积极开展相关快速诊断及用药指导。近期鱼病发生原因多是由于前期天气异常闷热,气压偏低,造成池塘返底水质恶化、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等,鱼出现应激反应甚至中毒死亡;同时,在水质恶化及应激条件下,鱼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寄生虫及细菌混合感染。因此提醒广大
水产养殖者,多关注天气变化,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夕3~5天,加强水质调控和疾病预防,积极应对灾害天气的来临,减轻对养殖鱼虾的危害。